喝六堡茶,茶友们都知道老茶较新茶要喝好许多,老茶越陈越香,这个“香”字,包括了茶的香气、滋味、喉韵、茶色、体感等整体的风味。那么,到底六堡茶越陈越佳是不是人为炒作出来的呢?可有可靠的参考依据呢?
以我一个茶商的角度以及平时接触的茶客、老茶人交流中发现,六堡茶以陈为佳、陈茶比新茶珍贵,整体口感表现比新茶更要吸引广大茶友。
陈茶在储存过程中有一定的含水存在,为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,加速了微生物的繁殖,并产生了较多的微生物。由于微生物胞外酶起的作用,加速茶叶的氧化降解,导致茶多酚含量的减少,苦涩味渐渐减少,茶汤滋味醇和度逐渐变好。品饮起来更为舒服。
另一方便,由于微生物生长旺盛,微生物利用茶叶的氧源为基质,消耗一部分氨基酸,而氨基酸与多酚类化合物和糖类相互作用,在微生物的参与下,乡城多种具有挥发性的香气物质和醇类物质,参与促进黑茶色泽、滋味和香气的形成。
同时,在黑茶的陈化过程中,适合的温度湿度会产生”金花“。繁殖的冠突散囊菌能产生多酚化酶,从而继续催化儿茶素氧化,使茶汤颜色变深。同时突散囊菌分泌出氧化酶,也能催化多酚类化和物氧化,使苦涩减少,滋味转为浓醇爽口。还可将茶叶中的淀粉转为单糖,使茶汤滋味醇甜,回味生津,香气舒扬,使整个茶叶的综合口感较好。
但每一个东西,都有一定的限数,六堡茶虽有越陈越佳的说法,但并不是指100年后很好,200年更佳、300年极品的意思。陈茶越陈越佳之说,应有一个时间概念。
据资料得知,六堡茶的陈化口感曲线,曾经出了一个类似于抛物线的形态。例如,从物质理化变化的角度看,若干年(经验估计,根据工艺不同,有十多年的,也有三十多年 的),陈茶达到一个口感最佳的顶峰阶段,之后,香气、滋味物质如醇类等继续转化,挥发,渐渐减少。随着这些物质减少,茶会逐步出现一种陈韵,呈现木香木味的物质逐步凸显,茶慢慢出现一种陈香老韵,品饮起来别有一番滋味,此时可以理解成为走向一个品饮的艺术层面阶段。在我方顺茶业存放的六堡茶当中,大家喝过的八十年代老茶梗、六十年代碎金芽、九十年代木香金花茶等等这些经典老茶,都是有这方面的表现的。
在做茶藏茶中,我有幸品饮到不少真正的老六堡茶,得以体会到老茶的魅力。一个老茶,假如品质优秀储存适当而且年份真实,它的品饮价值以及文化价值一定很高,是难得一遇的,更有老茶如药的神奇作用。
大家平时可以购买一些不同年份的六堡茶进行比较其色、香、味、气、韵的差异。很多茶友或许都会有这样的经验,新出的一两年的传统工艺原种六堡茶像绿茶,口感新,味道苦涩,虽然最后回甘回甜,但起码一开始的口感让人难以接受。但经过两年,汤色开始转黄,口感稍好些。经过三五年后,汤色转为橙红色,口感苦涩度大为降低,回甘回甜香气逐步显露,品质相当不错了。再存上几年,汤色渐渐变红,此时,口感更为醇和,香气更为浓郁,这点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。在方顺六堡茶业仓库里,就有60年代~2015年冬茶的各年份的茶,这些年也出售了好些不同年份的给广大茶友评定,大家也可以此做一个参考。
|